2019中考语文阅读材料剖析练习题目
材料分析(本大题共2小题,每小题10分,共20分)
15.阅读材料,完成下列需要。
材料一 《乾隆御制诗》中有间年外域有人来,宁愿求全关不开。英国使臣马夏尔尼说:彼等以为苟不这样,则恐外人之交际频繁,又碍于安谧,而各界人等之服从上命,以保持皇威于不坠,乃中国政府唯一不容易之格言。
据陈旭麓《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》
(1)依据材料一,指出乾隆时期的对外政策,并概括其缘由。(4分)
材料二 (19世纪60年代初)恭亲王和文祥第一认识到中西方接触是不可防止的,并且可以通过小心的外交得到非常大有哪些好处。他们强烈地感到,西方列强一般可以信守条款。
费正清《创桥中国晚清史》(上卷)
(2)材料二反映的清朝统治者对外态度是什么?他们在实践中是怎么样体现的?(4分)
(3)依据上述材料,结合所学常识剖析清朝对外政策变化是什么原因。(2分)
16.阅读材料,完成下列需要。
材料一 这本书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。列宁在1895年指出:这本书篇幅不多,价值却等于多部巨著:它的精神到今天还激励着、推进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。
据吴于廑、齐世荣(世界史近代史编》(下卷)
(1)这本书是指什么?它激励推进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重大事件是什么?(2分)
材料二 苏联模式在经济方面表现为以行政方法管理经济,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,排斥市场调节。计划完全是指令性的,各级领导机关需要实行,企业没主动性。在政治方面,苏联模式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,忽略民主法制建设。各级领导事实上由上级指派,基本不受群众监督。
据周尚文王斯德《苏联兴亡史》等
(2)依据材料概括苏联模式的主要特点,结合所学常识剖析其对苏联产生的负面影响。(4分)
材料三 没抽象的马克思主义,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。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,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,就是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,而不是抽象的应用它。
毛泽东《论新阶段》
(3)以中国革命和建设为例,阐释材料三的看法。(4分)